這篇文,新聞、博客類網站的朋友特別注意下,對你們有直接價值的部分在文章最後,那一段別不小心錯過了。
(一)縮短網址有存在的意義嗎?
在twitter以前,人們壓根兒就沒聽說過縮短網址的服務,因為網址雖長,但基本不需要記憶,縮不縮短沒有意義,因為瀏覽器可沒有設定字數限制。
由於縮短網址的誕生有明確的指向性目的,於是在人們的潛意識裡,它跟email一樣,就像是天生一樣,然而,越是來得自然的東西,越是看起來不需要質疑的東西,越可能隱藏著強大的真理,當人們習以為常了,往往忘記了為什麼。
現在,我們來提出一個疑問:
如果僅僅是為了縮短字數,給用戶讓出最大的字數空間,那麼,直接將鏈接內置在標題裡,通過直線或者色彩等視覺上的區別來點擊跳轉,一樣可以達到,直接將鏈接縮短到0,豈不更符合縮短的明確目的?
嘿嘿,那就搞笑了,這豈不是說明這縮短不徹底的網址服務壓根兒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何必搞得這麼麻煩,又搶域名又縮短的,放到後台不更簡單。
這個結論肯定是沒到終點的,一個開創性的輔助服務既然存在,應該意味著有它存在的意義。。
那麼,是什麼讓twitter開創了縮短網址的先河呢?
是操作的簡單。
從用戶的操作流程來看,將鏈接內置在標題裡,用戶需要先進行一個劃詞過程,劃完詞用戶雙擊,跳出對話框,然後將複製好的鏈接黏貼進去,再點擊外面,完成整個操作過程。這個過程用戶至少要多三步,兩次點擊來啟動和關閉對話框及劃詞過程。但請注意,以上擦組步驟是有些問題的,一般而言,複製鏈接應該是第一步,否則當跳出對話框後,發現沒複製再出去複製,對話框又會關閉,於是實際的操作步驟還要多。
從這點來看,縮短網址的誕生實際上是在縮短功能和操作簡單兩大原則要求之下的折中做法,既然140個字差不多夠了,那確實沒必要非要縮短到零。
(二)#符號的話題跳轉意義
是的,操作簡單原則,所有的意義就在於讓用戶的行為更加簡單有效。#符號的意義也是如此。
當用戶在自己的主頁上看到感興趣的信息,想要進一步看到更多,他們會產生如下幾種深入瀏覽行為:
1. 查看所有評論。
2. 劃詞複製,粘帖到搜索框,進行搜索,查看所有談論這個的微博。
3. 還不過癮,進行網頁搜索
評論能夠在信息下順序羅列,正是因第一種應運而生。而解決第二種情況也很簡單,你只需要劃詞、右擊、搜索就可以了,chrome瀏覽器的右擊搜索就非常方便,而且右鍵菜單相當少操作路徑很短,但是通常情況下,大部分用戶右鍵並不常用,chrome更不是標配,並且,這還涉及到了另一個問題,雖然很多瀏覽器支持劃詞搜索、右鍵搜索,但是老掉牙的IE用戶很單純,並且這種搜索直接跳轉的是搜索引擎的網頁搜索,而不是微博的話題搜索,於是"#"這個符號就產生了意義,用戶可以通過#符號直接進行話題跳轉到平台內部的話題搜索結果,簡單有效。
這裡還存在引導問題,很多時候,如果你正在順序往下閱讀,某些信息你通常不會專門打開個頁面來搜索,你是不是擴展閱讀這是一個即興決定,是心理問題,而潛意識層面的低成本會大大加大這個概率。
(說可複製性,這裡也可以順便推導一個結論:考慮到大量普通用戶並不習慣劃詞和右鍵搜索,從微博頁面到搜索引擎進行網頁搜索,實際上需要走好幾步,但無論是話題搜索還是縮短網址服務,都可以讓用戶的操作做到至簡的一步,一步就夠了。所以相應的,從微博到網頁搜索,應該也可以做到一步到位,那將是順民心的事。
怎麼實現很簡單,比如說通過視覺效果引導,將#話題#拆分成兩部分#話題#,左跳轉到微博內部的話題搜索,右跳轉到搜索引擎的網頁搜索。呃,新浪微博某位一直關注月光文的產品經理,這個,可以引導大部分用戶到特定搜索引擎,從而獲得流量分成,一年幾百萬有吧?借你們的花送你了。)
(三)系統外跳轉的意義與信息順序變革的需要
接下來,讓我們把目光定位到一條微博信息本身,換個角度來重新審視一遍吧。
有道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140個字本身不但包含了信息本身,還涉及到了信息之外的信息。從信息的關聯角度來看,無論是信息裡包含的縮短網址部分,還是#符號包含的話題部分,他們的存在都是為了方便信息跳轉,#符號引發平台內話題搜索跳轉,而鏈接引發的是任意網頁的信息跳轉,但無論是哪種,都屬於系統外信息跳轉。
實際上,@這個符號本質也是信息外跳轉,只不過是從信息裡跳轉到某個人的主頁上去而已。
這裡的系統一詞是相對概念,其他信息相對於某條特定信息是系統內外,平台外信息相對平台信息又是系統內外,所以,在微博平台上的變革,從理論上,如果複製到其他平台,也可能是一種優化,也就是說,在微博這個平台上實現了更簡單直接的信息跳轉的操作優化,這個經驗可以複製和擴散。
《微博通訊與即時通訊對決》一文裡越石曾提出了一個看法,所謂顛覆最終必須表現為用戶看得見摸得著的操作方式。(對於電子郵件服務,協議的必要性源自於不同服務器之間互通互聯的要求,而普通用戶對於這些並不想知道,最終我們最直觀的感受就只剩下點→點的通訊,即時通訊一樣如此,用戶與服務器之間的數據傳輸完全是幕後過程,縱然不同即時通訊服務之間實現了互通互聯,用戶的操作方式仍然不會變,換而言之,所謂顛覆了傳統點對點通訊規則,所謂顛覆最終必須表現為用戶看得見摸得著的操作方式)
重點的是有沒有體現在操作層面的變革,這種跳轉本質正是一種信息關係的操作優化,當系統外的信息整合時,讓用戶的瀏覽行為可以不受制於順序,當感興趣或者困惑時,可以隨心隨時跳轉。
重複一遍,類似於順序和插敘的區別,本質是信息之間關係的重塑。
只是,研究這些有意義嗎?有,沒有俺就不寫了。
如果這些應用到博客,這對於獨立博客和博客網站也是一個啟示。先說獨立博客,一般而言,我們擴展閱讀是通過tag,或者作者,對吧,但是,這裡同樣有一些心裡成本問題,如果某個話題在文前面或者中間出現,當文章閱讀結束時,讀者可能就忘記了,其二,tag出現在文章主體之外,會給人一種關係很薄的錯覺,進而降低擴展閱讀的願望。所以其一,備註式的tag可以優化,當然,標籤既分類,作者實際上也是一種標籤,於是@#這兩個符號的設定意義都是可以移植的。
有朋友問我博客地址是哪個,願收藏的這兩個選一個就好了:
月光專欄:www.williamlong.info/?auth=9
Techweb博客:yueshif.blog.techeweb.com.cn
自己本來也是準備建個獨立博客的,但即使建了也是跟互聯網無關的,想的方向是獨立小說方向,一種可拆分成獨立中篇又能組合成無限長篇的架構模式,只是一種設想,之所以沒建,是因為。。。。。。
在想像裡,由於可能的讀者不是傳統的小說讀者,所以字數不能多,獨立性越高越好,單頁信息既要容量高,又要精簡,視覺效果有趣,最好獨立得像博客一樣,但還要能組合,不同的故事之間又要建立直接聯繫,這種模式對信息跳轉問題有要求,這也正是促使越石分析這個的直接原因。
試了試wordpress,覺得不是太好,期待下一代博客系統能借用優良的設計思路,作出相應改良。
另外一個是這種系統優化對博客和新聞網站的影響。一般而言,用戶通過主頁重點欄目訪問網站,然而通過編輯推薦到具體的文章,而通過標籤擴展閱讀的比例應該不大,至少可以變大,也就是說,用戶或者閱讀的是推薦的信息,或者是跳到搜索引擎去搜索,而網站內搜索這一環就沒了,在優化跳轉的模式下,這能像微博那樣,憑空多出來一塊站內搜索跳轉。
請注意關鍵詞,搜索,是搜索啊,儘管是站內搜索跳轉,但這也是搜索行為。
對於新浪搜狐這種流量暴大,想爭搜索又沒辦法跟百度抗衡的的新聞網站,你網頁搜索幹不過百度,新聞搜索難道也幹不過嗎?
來源:讀者投稿,作者:越石父